EN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项目 > 本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最后一公里’工程管理问题”为主题的150811班级学术沙龙启动会召开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4-07| 点击:

4月6日下午,“‘最后一公里’工程管理问题”为主题的150811班级学术沙龙启动会在我校沙河校区S4-105会议室顺利召开。150811班班主任刘天亮副教授、4个学术小组组长和成员参加了启动会。会议由轮值学术小组组长冯嘉豪同学主持。

会议开始,轮值组长就2016-2017年度春季学期的班级学术沙龙主题活动的准备工作和进度安排作了介绍。经过多轮小组内部协商、班级集体讨论以及与班主任沟通,150811班级学术沙龙在这个学期的竞赛模拟主题确定为“‘最后一公里’工程管理问题”。“最后一公里”本意是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目前含义扩展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且是十分关键的步骤。多方式综合交通系统大力发展的今天,出行者仍然为从公共交通末端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犯难;电商经济蒸蒸日上,物流配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却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模式应运而生,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互联网+”物流配送车辆在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务、有效提升流通效率的同时,也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增加了难题。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公司理财和现代程序设计、统计学、运筹学等已学习或正在学习的专业知识,深层次挖掘和提炼“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问题,尝试性提出解决方案是本学期150811班级竞赛模拟沙龙开展的主要任务。

接着,4个学术小组在轮值小组长的主持下分别陈述了各自选定的研究方向,并对选定方向的原因和重要性、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研究基本思路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一一汇报。第1个小组分享了共享经济与共享消费的具体内涵与特点,几种典型共享单车运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盈利、成本控制和社会管理问题上的一些思考;第2个小组拟定城市物流配送选址和路线优化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就建模分析与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难点提出了拟解决的思路和办法;第3个小组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空间结构入手,分析了交通拥堵出现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共享出行微循环和多方式衔接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第4个小组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共享出行模式的选择偏好和行为,也对共享出行存在的社会道德与出行安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IMG_20170406_133930 IMG_20170406_134657

IMG_20170406_134932 IMG_20170406_135608

IMG_20170406_140530 IMG_20170406_142119

班主任最后作了点评,总体肯定了各小组选定的研究方向、基本思路和轮值小组为此作出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指出了各小组工作目前存在以及后续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班级学术沙龙的目的是遵循国内外主流期刊论文的研究范式,培养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知识运用、动手实践与学术创新能力。各小组要从新闻报告的感性认知中抽身出来,展示出学术研究的理性深度。第二,各小组应综合运用已学过或正在学习中的专业知识,将研究问题的边界界定清楚,不要追求大而全,而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学术问题,化繁为简,建立模型进行经济分析、优化求解或行为实证研究。各学术小组组长和成员分别表态:将充分发挥小组团队力量,进一步聚焦研究题目、细化研究内容和方案,利用两个周的时间完成正式的开题报告。  

150811班级学术沙龙主题活动分组名单附后(排名不分先后):

学术小组1:冯嘉豪 李江阳 马晨恩 曾德贵 周才博

学术小组2:曲金铭 王雨晴 陈雨晴 徐云庆

学术小组3:恩卡尔 付丽伟 曾  攀 陶森春

学术小组4:魏思路 甘小勇 牛子璇 赵钰杰

微信图片_2017040616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