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航437必赢会员中心分党委基层创新活动的要求,2020年4月15日807支部联合会计系以腾讯在线会议开展组织了抗疫交流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以及会计系的其他非党员教师共同学习、交流身边防疫抗疫的故事和相关事迹。本次活动,支部在系主任、牟晖院长、白明老师和周宁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五位MBA,MPACC的在读学生,通过汇报和交流他们在抗疫工作中的故事、心得和体会,与本支部、本系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参会人员为:9名全体支部党员和6名会计系非党员教师、5名交流嘉宾。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到的五位参与防疫抗疫工作的学生,他们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也有下沉社区从事一线防控工作的社区工作者,有党员也有民主人士,有公务员也有普通的企业工作者。他们分别从自己的抗疫工作分享了自己防疫抗疫的经历以及心得体会。
1.中小企业的扶持者——武慧慧
武慧慧,北航2018级MPACC学生,于2017年就职于中关村管委会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管委会国际交流、企业服务、政策推广等工作。疫情期间武慧慧同学所在的管委会的主要工作是扶持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提供帮助。武慧慧同学担任中关村管委会12345企业服务平台联络员,疫情期间接到并办理中小企业咨询和诉求142个。在隔离期间,武慧慧同学坚持完成《中关村示范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政策问答》的编写与发布,第一时间落实“京十条”和“京十六条”。隔离结束后,武慧慧同学积极参与本人居住小区的站岗执勤、走访排查和宣传引导等疫情防控工作中,落实“双报到”工作。
武慧慧同学分享了她在防疫抗疫的工作中的三点心得体会:奉献、行动和信心。作为抗击疫情的后勤工作者,武慧慧同学认为我们应当要对医务人员的贡献心存感激,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奉献自身的能量,哪怕只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并且要保持信心,坚信我们能够打赢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同时,她也提到随着园区内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园区人口流动增加,防疫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但她依然会保持信心,积极行动,奉献自身的能量,完成本职工作。最后她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鼓励大家要有奉献意识,有行动力,有信心,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

2.返京人员的守护者——常梦瑶
常梦瑶,北航2018级MPACC学生,现工作于北京市某集散点,负责湖北返京人员的转运工作。图3是常梦瑶同学日常工作的照片。常梦瑶同学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对湖北居民返京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政策,以及其在疫情期间主要的工作内容,最后与大家分享了她在防疫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中,她提到两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一天,常梦瑶的同事准备去接待当天下一批湖北返京人员,夕阳的余晖穿过集散地小小的门洒在这名普通的转运工作者的身上,常梦瑶通过手机抓拍了这一画面。当她把这张照片(见下图)分享给我们时,大家都被感动了。他只是众多转运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保护着我们,与我们的祖国一同奋战,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第二个情节发生在一次普通的返京人员接待中,当新一批湖北返京人员到达集散地正在下车时,一个小男孩清脆欢快的笑声,打破了集散大厅内死气沉沉的寂静。而正是小男孩返京后的欢呼雀跃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工作者。常梦瑶谈到那一瞬间让她觉得自己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作为社区工作者他们守护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最后常梦瑶同学对比了她在2019年参与天安门广场国庆表演的经历与此次参与防控疫情的经历。这些经历让她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而有力,不光能在繁华盛世举国同庆,也能在危机关头保卫人民。她呼吁大家承担这个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祖国共同成长。

3.居民社区的保卫者——宋旭
宋旭,北航2018级MBA学生,就职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自疫情开始以来,按照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门头沟区政府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要求,宋旭同学于1月27日(初三)提前返岗,并主动要求下沉社区,自愿请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2月4日起,他作为全区第一批报名干部全天候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至今没有休息。主要负责门头沟区永定镇西悦嘉园社区返(来)京人员入户排查登记、重点人群服务监测、测量体温等工作。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他又主动要求继续参加夜间值守工作,最长值守时间达8个小时。图5是宋旭同学及同事日常工作的照片。宋旭同学分享了他主动投身防疫抗疫工作的原因以及在工作中的感悟。
他参与防疫抗疫工作的初衷朴实而又感人,就是无愧于国家和学校的培养。他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中国公民,尤其是作为国家公职干部,他认为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身为北航人,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指引着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这次战疫行动中。这份简单而伟大的家国情怀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然后他谈到自己在这次防疫抗疫工作中的三点体会,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二是,此生不悔入华夏,坚定文化自信:这次疫情中忧国爱国、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局面,多行善事、知恩感恩、互帮互助的形势,不屈不挠、舍生取义、舍生忘死的场景,让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三是要让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人民教师等职业群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宋旭同学感叹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未来,必须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依靠我们的教育、科技和文化!

4.抗疫的医护工作者——丛刚
丛刚,北航2019级MBA学生,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丛刚同学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科室的医师,整个春节期间严守岗位,主要负责发热门诊和肺炎病房管理。图7是丛刚同学日常工作的照片。他为我们介绍了抗击疫情的一线情况以及自己在这过程中的体会。
他谈到在疫情初期,当地医院还没有重视疫情的发展,防护物资储备不足。直到武汉以外地区开始出现感染病例,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医院才开始重视,然而抗疫物资急缺。在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作为一线医生,他们诊治非武汉相关的发热病人都没有防护服可穿,更不用说护目镜,所有的物资先支援最危险的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他履行一名医生的职责,在防护工具匮乏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在接待发热病人的一线。随着疫情的蔓延,发热病人增多,丛刚同学被调往负责管理普通肺炎病房,排查可能遗漏的新冠病人。在整个抗疫期间,他自己也出现过发热症状。虽然后经诊断不是新冠肺炎,但事后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忐忑。然而退烧后,他毅然决然的重返工作岗位,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说到在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的体会,他感慨到祖国的伟大,社会的温暖,并坚信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的胜利。最后,他谦虚的说自己没能前往武汉,支援疫情前线,算不得一线工作者。但在我们看来,正是像他这些不畏生死,专注于本职工作的医护工作者守护了我们千万人的平安。

5.医疗物资的援助者——田明
田明,北航2018级MBA学生,就职于一家医药进出口公司。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回到单位加入了支援采购的一线工作,连续工作23天。田明同学介绍了中国企业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的行动,并谈了自己参与其中的体会。
田明同学在疫情出现初期,企业并没有很紧张,也没有做出迅速反应,大多职员都回乡过年。直到1月25号,疫情爆发,企业迅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返回工作岗位,全体投入支援防疫抗疫的工作中。在统计物资时国家发现医疗物资严重短缺,于是田明所在的企业决定利用自己外贸业务的优势全球采购医疗物资。田明同学负责从日韩采购,最紧张的时候全天工作20小时,甚至没有时间吃饭。直到2月1号上午,田明同学成功将114万只口罩运往武汉,解了抗疫工作的燃眉之急。田明同学谈到,虽然采购过程中很辛苦很紧张,但看到医疗物资运往武汉,他感到很高兴很欣慰。随着国内疫情稳定,国外疫情爆发,田明所在的企业由进口转出口,支援其他国家的医疗物资。田明说,其实真正能防护新冠肺炎病毒的医疗物资依然很短期,国内能够生产的厂商依然不多,但是我们国家还是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力所能及的支援了其他国家,这便是大国担当吧。期间,他分享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贸易事件。田明所在的企业与国外一家公司签订了口罩销售合同,但对方迟迟不付货款,因而他们按照商业惯例延迟发货,没想到对方的大使馆打来电话斥责延迟发货然而最终却转为痛苦流涕。田明将这件事上报集团董事长,最终董事长决定出于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尚未收到货款的情况下发出了这批医用物资。田明所在的企业只是中国众多企业中的一员,他们在国家和人类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牺牲经济利益承担社会责任,有力的支援了这次防疫抗疫的攻坚战。
通过学习五位同学的防疫抗疫事迹,所有党员和教师对这场防疫抗疫的攻坚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支部党员与这五位同学进行了交流。谢岚同志与丛刚同学就无症状感染者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丛刚同学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并指出现阶段无症状感染者会传播病毒,是防疫的关键,并提醒大家不要松懈,仍要做好日常防控工作。周宁同志与丛刚同学、田明同共同学探讨了中医在此次疫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更表明我们要文化自信。随后谢岚同志、牟晖同志与常梦瑶同学探讨了湖北返京人员的情况,了解到很多北京市对湖北返京人员的安置政策,再次感叹我们国家政府的严密安排和周密部署,感谢党和国家的保护。最后,各位老师就田明所在企业在防疫抗疫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应该写成案例以供宣传和学习。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学习和讨论,各位党员、老师和同学都收获满满,从多方面感受到了抗疫的精神。最后,北航437必赢会员中心党委书记刘志新书记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807支部本次主题活动日的成功开展,并向五位同学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大家怀着对党、对国家、对防疫抗疫工作者的感谢和敬意结束了本次主题日的学习。
